Linux系统上的命令使用格式:
COMMAND [OPTIONS...] [ARGUMENTS...]
选项:用于启用或关闭命令的某些功能
短选项:-c(一个字符 ),例如:-l,-h
多个短选项可以合并使用,例如: ls -lh
长选项:--word(一个单词 ),例如:--long --help
参数:命令的作用对象
向命令提供数据:例如 : ls -lh /etc /etc即为参数
注意:
1、多选项,以及多参数和命令之间都应该使用空白字符分隔
2、取消命令执行:Ctrl+c
ifconfig:
功能:查看网络接口信息和配置网络接口
注意:此命令快要被淘汰,官方推荐ip命令,不信man ifconfig
格式:
ifconfig [interface]
ifconfig interface [aftype] options | address ...
选项参数:
ifconfig: 显示所有活动接口信息
ifconfig -a: 显示所有接口信息(活动与非活动)
ifconfig up interface: 启动指定网络接口=======》ifup
ifconfig down interface: 关闭指定网络接口======》ifdown
mtu<字节数> :设置网卡的最大传输单元 (bytes)
arp :设置指定网卡是否支持ARP协议
实例:
1、显示激活网络接口
[root@foundation0 ~]# ifconfig
br0: flags=4163<UP,BROADCAST,RUNNING,MULTICAST> mtu 1500
inet 172.25.254.250 netmask 255.255.255.0 broadcast 172.25.254.255
inet6 fe80::20c:29ff:fe9a:56ea prefixlen 64 scopeid 0x20<link>
ether 00:0c:29:9a:56:ea txqueuelen 0 (Ethernet)
RX packets 1325 bytes 267218 (260.9 KiB)
RX errors 0 dropped 0 overruns 0 frame 0
TX packets 813 bytes 269130 (262.8 KiB)
TX errors 0 dropped 0 overruns 0 carrier 0 collisions 0
2、配置IP地址,临时性的
# ifconfig eth0 192.168.1.221 netmask 255.255.255.0
3、启用和关闭ARP协议
# ifconfig eth0 arp 启用
# ifconfig eth0 -arp 关闭
4、设置最大传输单元
# ifconfig eth0 mtu 2048 设置能通过的最大数据包大小为 2048 bytes
echo:
用于在shell中打印shell变量的值,或者直接输出指定的字符串。
格式:
echo [SHORT-OPTION]... [STRING]... 短选项
echo LONG-OPTION 长选项
选项:
-n: 禁止自动添加换行符
-e: 允许使用转义符
\n: 换行
\t: 制表符
\b: 删除空格
echo "$VAR_NAME": 变量会替换,弱引用
echo '$VAR_NAME': 变量不会替换,强引用
echo `` : 命令引用
实例:
1、标准输出
# echo aa
aa
2、不换行输出
# echo -n aa
aa#
3、-e \n换行输出
# echo -e "aa\bb\cc"
aa
bb
cc
Tty:
功能:显示当前登录终端信息
# tty
/dev/pts/0
Startx:
功能:初始化X会话,纯文本模式切换到图形界面
切换成功的要求:
tty7并没有其他程序运行,也就是tty7必须是空出来的
必须已经安装了X window程序,并且X Server是能顺利启动的
要有桌面环境GNOME或KDE
启动X窗口所必须的服务
Export:
功能:用于设置或显示环境变量,只对当前shell生效
格式:
export [-fn] [name[=value] ...] or export -p
选项:
-f 代表[变量名称]中为函数名称。
-n 删除指定的变量。变量实际上并未删除,只是不会输出到后续指令的执行环境中。
-p 列出所有的shell赋予程序的环境变量
# export -p
Pwd:
功能:查看当前工作目录
格式:
pwd [option]
选项:
-P:如果当前的工作路径是链接的话,显示链接的原始路径
-L:与pwd -P完全相反,显示链接路径
实例:
# cd /etc/init.d/
# pwd
/etc/init.d
# pwd -P
/etc/rc.d/init.d
History:
功能:管理命令历史记录
登录shell时,会读取命令历史文件中记录下的命令 :~/.bash_history
登录进shell后新执行的命令只会记录在缓存中 ,这些命令会在用户退出时追加至命令历史文件中
选项:
history -d OFFSET: 删除历史中指定的命令
history -c: 清空命令历史
history -a: 追加本次会话新执行的命令历史列表至历史文件中
history #: 显示历史中最近的#条命令
相关文件及环境变量:
HISTSIZE:命令历史记录的条数
HISTFILE:~/.bash_history
HISTFILESIZE: 命令历史文件记录历史的条数
快捷操作:
!# 调用历史中第 #条命令
!string 调用历史中最近一个以 string开头的命令
!! 执行上一条命令
调用上一条命令的最后一个参数:
!$
ESC,.
Alt+.
控制命令历史的记录方式:
环境变量:HISTCONTROL
ignoredups: 忽略连续重复的命令
ignorespace: 忽略所有以空白开头的命令
ignoreboth: 同时包含上面效果
Shutdown:
功能:关机
给init程序发送信号
关机=关闭系统+断电
格式:
shutdown [OPTION]... TIME [MESSAGE]
选项:
-r:reboot
-h: halt
-c:cancel 取消关机或重启操作
-k: 发送警告信息,不会真关机
TIME :
now: 立刻
+m: 相对时间表示法,从命令提交开始多久之后,例如 +3
hh:mm: 绝对时间表示法,指明具体时间
Poweroff:
功能:断电关机
poweroff是reboot命令软连接,网上说是halt命令软连接
ll /sbin/poweroff
lrwxrwxrwx. 1 root root 6 Jun 25 20:41 /sbin/poweroff -> reboot
不安全的关机方式
Reboot:
功能:重启
调用shutdown
格式:
reboot [option]
-f: 强制,不调用shutdown
-p:切断电源
工作中建议使用安全的关机方式。shutdown或者init0
Hwclock:
功能:显示硬件时钟
选项:
-s,--hctosys: 以硬件时间为准
-w,--systohc: 以系统时间为准
Date:
功能:查看和设置时间日期
date [OPTION]... [+FORMAT] ----> 显示日期时间
FORMAT: 格式符号
%a: 显示星期几,简写的
[root@www ~]# date +%a
Tue
%A: 显示星期几,完全显示
[root@www ~]# date +%A
Tuesday
%Y: 显示四位年份
%y: 显示两位年份
%m: 显示月份
%M: 显示分钟
%d: 日
%h: 英文简写的月, Jun
%H: 显示小时
%S: 秒
%s: 现在距离1970年 1月1 号0点 0分(unix 元年)的秒数, timestamp(时间戳)
%D: 显示日期格式为:月 /日/ 年
%F: 显示日期格式:年 -月- 日
%T: 显示时间格式:时 :分: 秒
date [MMDDhhmm[[CC]YY][.ss]] ----> 设置日期时间
MM: 月份
DD: 几号
hh: 小时
mm: 分钟
YY: 两位年份
CCYY :四位年份
.ss: 秒钟